«

安全多选题

MitSeek 发布于 阅读:7


知识测试 - 多选题

知识小测试 多选题

1. 固定动火区外的动火作业一般分为()动火、()动火、()动火三个级别,遇节假日、公休日、 夜间或其他特殊情况,动火作业应()管理。

ABCD

2. 按照《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》(GB30871)要求,以下( )情况需编制作业方案

ABC

3. 关于吊装作业的司索人员,以下说法错误的是

BC

4. 以下属于特种设备的是

AB

5. 关于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隔绝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

ABC

6. 预防中毒窒息的措施有

ABCD

7. 受限空间作业前,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(过)的物料特性,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,并达到如下要求

ABD

8. 要求动火期间,距动火点()m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;距动火点( )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;在动火点 ( )范围内、动火点上方及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作业;在动火点10 m范围内不应进 行可燃性粉尘清扫作业。

ACD

9. 动火分析合格标准为:a)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%时,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()(体积分数);b)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%时,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()(体积分数)。

AB

10. 中特级动火、一级动火作业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( )小时;二级动火作业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( )小时

AC

11. 特级动火作业:是指在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的( )、( )、( )( )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。

ABCD

12. 一级动火作业: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进行的除( )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,管廊上的动火作 业按( )作业管理。

AB

13. 凡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,装置经( )、( )、( )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,可根据其火灾、爆炸危险性大小,经所在单位( )批准,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。

ABCD

14. 作业监护人承担的职责有()

ABCD

15. 动火期间,距动火点( )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;距动火点( )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;在动火点 ( )范围内、动火点上方及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作业;在动火点10 m范围内不应进 行可燃性粉尘清扫作业。

ABC

16. 中使用气焊、气割动火作业时,乙炔瓶应()放置,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 5m,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 ( ),并应设置防晒设施与防倾倒措施。

AD

17. 遇( )风以上(含五级风)天气,禁止露天动火作业;因生产确需动火,动火作业应 ( )管理。

AC

18. 使用电焊机作业时,电焊机与动火点的间距不应超过( ),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焊机作为( )进行管理。

BC

19. 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,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(),或采取其他有效安全防火措施,并配备( ),满足作业现场应急需求。

AD

20. 特级、一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(),二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()应重新进行气 体分析;每日动火前均应进行气体分析;特级动火作业期间应连续进行监测。

ABC

21. 在设备外部动火,应在动火点 () 范围内进行动火分析;在设备外壁动火,除满足以上要求, 还应对设备()进行动火分析;

AC

22. 在生产、使用、储存( )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时,设备内氧含量不应超过( )(体积分数)。

AD

23. 特级动火作业应采集( )作业影像,且作业现场使用的摄录设备应为( )。

AD

24. 气体分析的检测点要有( ),在 ( )的设备内动火,应对( )各部位进行检 测分析.

ABD

25. 在管道、储罐、塔器等设备外壁上动火,应在动火点( )范围内进行气体分析,同时还应检测 设备内气体含量;在设备及管道外环境动火,应在动火点 ( )范围内进行气体分析;

BD

26. 特级动火作业应预先制定( ),落实( )及应急措施,在设备或管道上进行特级动火作业时,设备或管道内应保持( )。

ABC

27. 固定动火区的设定应由( )审批后确定,设置明显标志;应( )至少对固定动火区 进行一次风险辨识,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,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及时辨识、重新划定。

AC

28. 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全年( )频率风向的( )或侧风方向,并与相邻企业火灾爆炸危 险场所满足防火间距要求;

AC

29. 固定动火区内不应存放( )及其他杂物,应制定并落实完善的( ),明确( )。

ABC

30. 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釆用加( )或( )的方式进行隔离; 不应釆用()或( )代替盲板作为隔断措施;

ABCD

31. 作业前,应确保受限空间内的气体环境满足作业要求,内容如下:作业前( )内,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,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;检测点应有代表性,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,应对( )各部位进行检测分析;

AC

32. 不应向受限空间充()或(); 作业中断时间超过()时,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分析。

ABC

33. 氧气含量为( )(体积分数),在富氧环境下不应大于( )(体积分数)。"

BD

34. 作业时,作业现场应配置()气体检测报警仪,连续检测受限空间内可燃气体、有毒气体及氧气 浓度,并()记录1次;气体浓度超限报警时,应立即停止作业、撤离人员、对现场进行处理,重新检测合 格后方可恢复作业。

AC

35.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。进入下列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如下防 护措施: ( )的受限空间经( )仍达不到要求的,应佩戴满足GB/T 18664要求的( ),并正确拴带( );

ABCD

36. 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经( )仍达不到要求的,应穿( )及( ),使用( );

ABCD

37. :受限空间照明电压不应超过()V,在潮湿、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()V。

AC

38. :下列属于受限空间的是()

ABCD

39. :有噪声产生的受限空间,应配戴()等防噪声护具。

BD

40. 应保持受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,可采取如下措施:打开()、()、()、( )、( )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。

ABCD

41. 关于受限空间作业监护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
ABCD

42. 作业现场应配置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仪,连续检测受限空间内( )、()及(),并2 h记录1次;气体浓度超限报警时,应立即停止作业、撤离人员、对现场进行处理,重新检测合 格后方可恢复作业。

ABC

43. 根据,关于受限空间作业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
BCD

44. 监护人应对进入受限空间的人员及其携带的()、()进行登记,作业完毕后再次进行 ( ),防止 ( )在受限空间内。

ABCD

45. 作业人员不应携带与( )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;作业中不应( )、( )等物品;在 有毒、缺氧环境下不应摘下( );

ABCD

46. 对于()、()、()、()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釆取轮换作业方式;

ABCD

47. 接入受限空间的()、()、()应在进口处进行保护或加强绝缘,应避免与人员出入使用 ( );

ABCD

48. 停止作业期间,应在受限空间入口处增示(),并釆取防止( )的措施

AD

49.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有()。

AC

50. :在彩钢板屋顶、石棉瓦、瓦棱板等( )材料上作业,应铺设牢固的( )并加以固定,脚手板上要有( )措施

ABD

51. 在邻近排放( )、( )、( )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等场所进行作业时,应预先与作业所在地有关人员取得联系、确定联络方式,并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( )

ABCD

52. :拆除脚手架、防护棚时,应设( )并派专人( ),不应上部和下部同时施工。

BC

53. 雨天和雪天作业时,应采取可靠的防滑、防寒措施;遇有()及以上、浓雾等恶劣天 气,不应进行高处作业、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;()、( )后,应对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, 发现问题立即处理。

ACD

54. 作业使用的()、()、零件等应装入工具袋,上下时手中不应持物,不应投掷工具、材料及其他 物品;易滑动、易滚动的工具、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,应釆取()措施。

ABC

55. 遇有 ( )风以上(含( )风)、( )等恶劣天 气,不应进行高处作业

ABC

56. 在同一坠落方向上,一般不应进行()交叉作业,如需进行交叉作业,中间应设置安全防护层, 坠落高度超过()的交叉作业,应设双层防护。

AC

57. 安全作业票的有效期最长为( )。当作业中断,再次作业前,应重新对环境条件和 ( )进 行确认。

BC

58. 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,作业人员应( )、( ),并使用防爆工具;距盲板抽堵作业地点( )内不应有动火作业。

ABC

59. 不应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( )及( )的管线打开作业。

AB

60. 盲板应按管道内介质的( )、( )、( )选用适合的材料。高压盲板应按设计规范设计、制造并经超声波探伤合格。

ABC

61. 盲板及垫片应根据管道内介质(  )等选择相应材料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。

ABCD

62. 同一盲板的抽、堵作业,应分别办理盲板抽堵安全作业票; 一张安全作业票能进行()盲板的()作业。

AC

63. 吊装物体质量虽不足 40t,但形状复杂、刚度小、长径比大、精密贵重,以及在作业条件特殊的情况下,( )吊装作业也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,吊装作业方案应经( )。

BC

64. 大雪、暴雨、大雾、()及以上大风时,不应()。

AC

65. 以下属于司索人员职责的有()

ABCD

66. 吊装作业时应明确(),并应佩戴(),并应坚守岗位,按GB 5082规定的联络信号,统一指挥。

AC

67. 临时用电架空线采用绝缘铜芯线,并应架设在专用电杆或支架上在作业现场不得低于( ),可能有机动车辆通行的,架空高度不低于()。

AC

68. 临时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(),特殊情况不应超过();用于动火、受限空间作业的临时用电 时间应和相应作业时间一致;用电结束后,用电单位应及时通知供电单位拆除临时用电线路。

AD

69. 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逐层挖掘,不应釆用挖底脚的办法挖掘;使用的材料、挖出的泥土应堆在 距坑、槽、井、沟边沿至少( )处,堆土高度不应大于 ( );挖出的泥土不应堵塞下水道和 窖井;

AC

70. 机械开挖时,应避开构筑物、管线,在距管道边( )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;在距直埋管线( )范 围内宜釆用人工开挖,避免对管线或电缆造成影响。

AD

答题结果

得分:0/5

安全